特斯拉业绩“爆雷”?港股反转?这个国家的股市“归零”了!
特斯拉业绩“爆雷”情况:4月24日特斯拉发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 ,营收与净利润均未达市场预期。其中市场预期营收为223亿美元,实际为2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市场预期净利润为19亿美元,实际为13亿美元 ,同比下降55% 。
看来是时候了,只要特斯拉股价再上涨9美元,达到559美元 ,特斯拉就能够达到千亿市值。 对于埃隆·马斯克而言,这个千亿市值的达成将使他获得10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买特斯拉的股票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我们去注册美股的账户 ,然后在美股的账户中去购买特斯拉的股票。因为特斯拉是美国的一个新能源企业,它也是在美国上市的,如果想要去购买它的股票的话 ,那我们只能去用美股的账户来购买 。
对于特斯拉来讲,如果特斯拉的业务不能取得大的市场突破的话,特斯拉的股价可能会继续下跌。虽然说并不能说明特斯拉的公司发展前景存在问题 ,但如果从短期来看的话,投资特斯拉股票的行为确实充满风险。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
造车新势力三兄弟和特斯拉分道扬镳
综上所述,特斯拉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三兄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随着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和造车新势力的差异化竞争,双方开始分道扬镳。然而 ,智能大出行才是未来的趋势,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都需要通过科技的不断渗透和创新来适应这一趋势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 、便捷的出行体验 。
造车新势力品牌,除了我们熟知的“国产造车三傻——蔚小理 ”,还有来自大洋对岸的美国造车“三兄弟”——Lucid、Rivian以及Fisker。虽然论知名度比不上电动车巨头特斯拉 ,但依靠不同的产品定位,三家新势力车企在美国市场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这使得造车新势力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上需要更加精准和灵活 。综上所述,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没有走出特斯拉的节奏 ,主要是由于市场与竞争环境差异、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品牌与消费者认知 、政策与市场环境以及国内特殊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没有发展前景。
于是,几家新造车势力在上周更是开了一个“生死赌局”,看看最后能生存下的是哪几家 。来自美团网的王兴大胆预测 ,未来中国车市将形成“3+3+3+3 ”的新格局。“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 ,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他指出。
与其相比,其他新势力仍旧挣扎在1万辆水平上 。 蔚来和小鹏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6万辆和14万辆。蔚来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为25万辆,小鹏汽车销量目标为20万辆 ,前者完成度227%,为后者完成度72%。从市场表现来看,昔日同为一个阵营的三兄弟 ,如今已经分道扬镳 。
组团召回!特斯拉 、比亚迪、小米集体“翻车 ”,全存安全隐患
1、年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显示,特斯拉 、比亚迪、小米等12家车企在农历新年假期前集中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规模:特斯拉中国召回超120万辆汽车 ,小米召回1万辆标准版SU7,比亚迪召回6843辆方程豹豹5,上汽大众宣布召回部分帕萨特、途观L车型,涉及车辆超32万台。
2 、目前国内外多个品牌的电动车因安全隐患存在召回情况 ,具体涉及电池、充电系统或零部件问题 。以下是主要信息汇总:特斯拉(Tesla) Model S/X:部分车辆因电池管理系统缺陷可能导致充电过热,2023年在美国召回约5万辆。 Model 3/Y:2022年因后摄像头线束磨损问题,全球召回超47万辆。
3、月12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特斯拉中国备案了召回计划 ,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 、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
车企公布的订单数到底有多少水分
车企公布的订单数存在大量水分 ,水分来源包括数据虚高、统计口径混乱 、操作手段多样、行业集体造假等。数据虚高2025年前8个月中国乘用车实际零售量为1468万辆,但车企公布的“小订”数量已突破5000万辆,意味着每卖出1辆车背后有3个注水订单。
车企公布的订单数水分较大 ,主要体现在订单规模虚高和转化率极低两方面 。从数据表现来看,部分车企宣称“72 小时订单破 10 万”,但第三方统计表明,年初至今乘用车小订数已突破 5000 万辆 ,而 2025 年前 8 个月全国乘用车实际零售量仅 1468 万辆,超七成订单为“幽灵数据 ”。
订单数据“水分”的核心表现 统计口径混乱相关资料指出,车企订单分为“小订”和“大订 ”两类:小订通常为可退款的小额意向金(如2000-5000元) ,无法律约束力;大订为不可退的高额定金(1万-2万元),但部分车企仍允许1-3天“犹豫期”内取消。
该说法属实。2025年7月2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返场直播回应“大定有水分”相关问题时表示 ,小米汽车大定的统计口径和所有车企都一样 。针对很多人质疑的SU7转单情况,雷军称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转单到小米YU7的数量,不足小米YU7订单的15%。
本文来自作者[辅助发布]投稿,不代表光辉五千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yxctwhxxw.com/wiki/202510-372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光辉五千年的签约作者“辅助发布”!
希望本篇文章《特斯拉极有可能被中国车企干掉 特斯拉给中国收购了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光辉五千年]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特斯拉业绩“爆雷”?港股反转?这个国家的股市“归零”了! 特斯拉业绩“爆雷”情况:4月24日特斯拉发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